東湖評論:竹韻清風正衣冠
古人以竹喻君子,取其“未出土時先有節(jié),及凌云處尚虛心”的品格,恰如新時代年輕干部應有的作風底色。當前,全黨正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,湖北以“干部素質提升年”為契機,將作風建設融入發(fā)展血脈,引導年輕干部以竹為鏡,在向下扎根中筑牢根基,在向上生長中擔當使命,在自我守正中涵養(yǎng)清風,以竹之品性鍛造新時代干部作風之冠。
竹的根系在地下默默延伸,看似沉寂無聲,實則積蓄著破土而出的磅礴能量。年輕干部若想扛起支點建設的重任,須如竹般耐得住寂寞、經得起沉淀。湖北“干部素質提升年”啟動以來,以“六大行動”為綱,從對標爭先到強基提能,從破解“四不為”到弘揚“四下基層”,引導數千數萬名干部化身企業(yè)“首席服務官”、樓宇“服務突擊隊”,在一線解難題、辦實事。年輕干部要摒棄“鍍金”心態(tài)、“過客”思想,主動走進項目現場、樓宇企業(yè)、社區(qū)網格,把“辦公桌”搬到群眾“家門口”,將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與群眾需求相融合,在“接地氣”中涵養(yǎng)“為民氣”,讓初心在服務群眾的“土壤”里根深蒂固。
竹子快速生長的秘訣在于每一節(jié)都積蓄力量。年輕干部處于成長黃金期,當永葆向上心,在“拔節(jié)”中錘煉“能干事”的硬功夫。武漢組織部長會議指出,要把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擺在重要位置。加快建成支點,必是艱難困苦、玉汝于成的過程,年輕干部既要主動跳出“舒適圈”,在重大項目、改革一線、信訪維穩(wěn)等“吃勁崗位”中經風雨、見世面,在“多接幾回燙手山芋”“多當幾次熱鍋螞蟻”中壯筋骨、長才干;也要常懷“本領恐慌”,以“入山問樵、入水問漁”的求知欲,主動學習新思想、新技術、新業(yè)態(tài),在理論與實踐的“光合作用”中實現知識迭代、能力升級、拔節(jié)成長。
竹的根系雖盤根錯節(jié)卻不逾界,枝葉經風雨歲寒而不折腰,中空外直之姿便是對“廉潔”最生動的詮釋。年輕干部尤需以竹為鑒,筑牢拒腐防變的精神堤壩,在“八小時內外”都保持“心有戒尺、行有所止”的清醒。從“廉風潤荊楚”品牌打造到“行走的紅色課堂”,湖北以“文化潤廉”的實踐描繪年輕干部最厚重的底色,讓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成為融入血脈的自覺。年輕干部當如竹般“未出土時先有節(jié)”,常思貪欲害己、清廉立身之理,以“千磨萬擊還堅勁”的韌性抵御“歪風”,在成長路上永葆“竹清氣”。
以竹為鏡,照見的是初心使命,校準的是作風航向。新時代年輕干部當把竹之“根性”“干勁”“節(jié)品”融入血脈,讓作風建設的“竹林”在荊楚大地四季常青,為支點建設撐起一片由千竿新竹破巖而出、拔節(jié)向上的“希望竹?!?,共同筑牢湖北高質量發(fā)展的穩(wěn)固根基。
稿源:荊楚網(湖北日報網)
作者:孫蘇穎(武漢市江漢區(qū)“西北湖學社”網評團隊、花樓水塔街道)